今年是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三年。 过去的一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未来的岁月,我们也将携手奋进。从最初的恐慌到现在的理解与支持,每一步都是一个过程。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继续走自己的人生路。 随着疫情的反复,减少日常出行和非必要出行的人群聚集已成为习惯。 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顺风车。 而各地也有很多顺风车车主,他们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分享沿途的空座,给需要的人提供出行便利,为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转默默奉献。 因为顺路,顺风车车主和乘客双方在路上形成了互行方便互不打扰的默契,而短暂同行中也在发生着一些温暖互助的小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介绍的那些发生在顺风车上的真人真事揭秘。
实例一、刘先生:32公里顺风通勤路,送过去医院做检查的孩子,傍晚时分,开车顺路送完下班的乘客,刘先生继续行驶在回家路上,到达小区停车场已是晚上八点十分。他拿出酒精和抹布,将车后排座位、方向盘、车门把手等部位一一擦拭消毒,然后锁车回家。面对疫情两年多的起起伏伏,做好车内防护,早已是刘先生日常出行的一部分。刘先生家住北京东五环外,工作地在西二环的复兴门附近,通勤距离为32公里。为避开早高峰,刘先生每天清晨不到6点就开车出门了。在冬天的清晨,天亮得晚,途经北京长安街时,还能看到街道两旁的华灯。从2016年开始,刘先生开始在顺风车出行平台上接顺风车,一方面是分担通勤成本,同时也希望打破现有生活圈的局限,多听同路人分享各个领域的新鲜事和经验。由于工作地位于北京金融街附近,他经常能接上在银行、证券或基金公司工作的乘客,“遇上健谈的乘客,能了解很多自己从没接触过的东西,学到了不少金融各方面的知识。”由于上班早,刘先生一般85%或90%以上顺路程度的订单才会考虑接,不然怕耽误上班。“疫情反复,的确有一些乘客觉得坐顺风车更安心,在平台上多次邀请我接单。我也尽量上班不请假,帮助一些邻居顺利同行。”前段时间,刘先生接到一位乘客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做检查,为后续手术做准备,“我送过他们两次。的确需要略微改变一下日常出行时间和路线,不过改变也不大,也让乘客更安心,互相理解和关照嘛。”刘先生参加过很多次结对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比如疫苗接种宣传,卡口执勤,核酸检测志愿者、社区清洁,大数据排查人员服务等。在疫情紧张时频次还挺高的,基本上一周一次,有工作日也有周末,到现在应该至少参加二三十次了。在刘先生看来,现在顺风车出行平台的防疫举措很到位了,比如每次打开APP都会提示佩戴口罩,中高风险地区也会暂停接单发单,还有各种日常防护提醒。但他觉得,关键还是看车乘双方能否落实各项防疫要求,戴口罩,核酸检测,打疫苗之类的。
实例二、王先生:一路同行话不多,但能感到彼此关照尊重,王先生2014年初就注册了顺风车,过去七年里接了大概两三百单。对他而言,每天出门或者要出发时,顺便打开app看下顺路单,已经成为日常习惯。王先生从事广告业务,经常需要开车前往广州各地,很少两点一线。在市内他一般会考虑十几公里以上的路程接顺风单,另外去中山、东莞也接过顺风单,最长的一次是从广州到湛江,历时6个小时。在王先生看来,日常防疫如今早已成为市民日常习惯,在顺风合乘中,戴口罩互看健康码也是对彼此最基本的尊重。另一方面,出行平台的防疫机制也越来越成熟,第一时间调整业务,各种防疫提醒也很全面。乘途中,王先生很少和乘客聊天,可能是广州这边的地域人文特点吧。多数乘客在车上习惯静默,或休息或忙自己的事情。虽然一路交流不多,但也会默默彼此尊重,相互关照。“乘客上车大都会说声你好,下车说声谢谢,我也会和他们说你好再见。另外上下车地点,乘客大多都会考虑车主的方便。偶尔,在顺风出行中也会有一些交流。“比如看到乘客心情不好,或者不愉快,我会主动开导开导。遇到乘客喜笑颜开,也会去问下:你看起来心情不错噢。还有时候自己遇到烦恼,和乘客聊一下,心情就舒缓放松了。”
最后就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全国多地陆续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复工复产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顺风车"出行平台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顺风车各地乘客在做好常态化防疫的基础上,也在继续保持着生活节奏和奋斗姿态。 希望也在顺路合乘中,继续着温暖互助的故事。